|
本报见习记者 宁婧报道
近日,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年中国刷脸支付技术应用社会价值专题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成为刷脸支付的“元年”,刷脸支付用户将达到1.18亿人,到了2022年将突破7.6亿人,届时将取代扫码支付成为主要支付方式。
艾媒咨询 CEO、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中国的非现金支付已占比91%,中国在刷脸支付的技术积累和商业化探索也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因此也更值得获得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报告显示,刷脸支付也带动了刷脸硬件制造商等一系列新产业新职业,仅支付宝刷脸领域就直接或间接带动了至少50万人的就业。
根据调研机构Juniper Research报告显示,移动支付越来越受欢迎,到了2020年,全球非接触式支付的使用者数量将增长一倍。手机支付的排名当中,苹果Apple Pay用户达2.27亿。Google Pay从2018年的3,900万用户将增长到2020年的1亿用户,而Samsung Pay从去年的5,100万成长至1亿用户。
刷脸支付新趋势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包括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的先进科技开始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并为移动支付行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全新的动力。
广证恒生证券表示,人脸识别以其非侵扰性、便捷性、友好性、非接触性、可扩展性等优点成为生物生物识别的翘楚。从供给角度看,三大因素推动人脸识别落地应用。中国人脸识别算法精确率居全球领先水平、人脸识别相关专利的逐年递增以及人脸识别相关的人才储备居世界第三对人脸识别产业形成技术面支撑;从2015 年支持银行业的远程开户到2017 年12 月明确提出到“2020 年,复杂动态场景下人脸识别有效检出率超过97%,正确识别率超过 90%”对人脸识别产业形成政策支撑;中国对人脸识别初创公司的资金支持突破十亿美元形成资金面支撑。从需求角度看,人脸识别主要应用领域金融和安防对人脸识别需求广阔,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人脸识别市场。2018 年我国人脸识别技术72%应用在安防领域,20%应用在金融领域,未来两大市场对人脸识别技术需求旺盛。我国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在2021 年达到53.16 亿元,成全球最大的人脸识别市场。
事实上,无论支付形式如何多样化发展,支付安全都是消费者最关心的“头等大事”。二维码支付需要依赖手机终端实现,很容易被入侵或植入木马病毒。另外,扫码支付和刷卡支付一样,都需要输入密码,密码很容易被盗取从而造成财产损失。业内部分专家表示,二维码并非最完美的移动支付手段。支付安全技术正在逐步进化中,更安全的刷脸支付方式或是目前解决这些痛点问题的更优解决方案。
“近几年技术的发展非常快,特别是包括面部识别在内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此刷脸支付浮出了水面。但是面部数据还是属于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我认为法律以及相关监管措施一定要与之相配套,确保有效地规避面部信息泄露等问题。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对这类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明确相关的法律规范。”易宝支付CTO陈斌向《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陈斌认为,支付的未来必然是自然无感知的,通过掌静脉、超声波指纹、步态识别、电子身份证等其他的方式出现。刷脸支付所面临的面部信息泄露问题或将导致其未来不会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
移动支付业务快速增长
据了解,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移动支付业务量增长相对较快。三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594.64亿笔,金额612.9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272.74亿笔,金额86.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05%和31.52%。三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1911.87亿笔,金额63.99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7.01%和23.04%。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在公开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国科技驱动支付基础能力显著增强。在可得性方面,利用移动互联、条码识别等技术为支付服务“插上翅膀”,卡基支付与移动支付并行,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支付服务格局,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支付需求。2018年全国共处理移动支付业务5300多亿笔,金额超440万亿元,是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89倍,我国移动支付已成为全球支付产业最靓丽的风景线。在资金安全方面,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支付安全防范体系,加强账户实名制管控和敏感信息安全防护,健全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全面提高线上交易风险与线下伪卡欺诈风险防控水平,进一步筑牢支付结算安全防线。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支付安全风控平台累计止付金额超过1500亿元,单笔最大冻结金额达10.8亿元。在监管效能方面,金融管理部门组织建立跨行业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建设风险态势感知平台,动态监控线上线下、国际国内的资金流向流量,实现监管范式由事前向事中、事后转变。
对于现阶段移动支付总体的运行情况,陈斌指出,支付,特别是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交易的不断增加,现阶段的移动支付还会进一步发展,更加广泛地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目前的移动支付渗透度已经超过72%,这个渗透度未来会达到90%,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支付都会以移动应用的方式实现,因此移动支付的总体运行情况会越来越好。
有业内专家表示,刷脸支付和扫码支付的本质都是移动支付时代的科技产物,刷脸支付的出现为用户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支付选项。
“基于支付卡的交易会越来越少,基于账户的支付会越来越普遍。随着我国信用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信用支付会不断增加。比如ETC,汽车过ETC在验明正身之后直接通过,相关的费用可以通过信用支付在后续完成。再比如考试报名,大家不必再一拥而上,而是可以在提交考试报名的信息之后由系统完成信用支付,在一定时间内后收相应的费用。总之,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渗透度增加,老百姓的支付交易会变得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自然,越来越人性化。”陈斌进一步说道。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林海峰也认为,移动支付行业的发展,有效提高了支付结算速度,提升了实体经济资金使用效率,在促进传统产业创新升级的同时,也培育了共享经济等新的数字经济增长点,同时拉动如“夜经济”和零售消费的增长,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产业融合发展。
事实上,以条码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我国的普及,成为数字金融在全球发展的一个经典案例。林海峰表示,“中国式”支付创新能够取得成功,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监管部门的包容性监管、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账户体系、移动互联网的政策红利等。最为重要的是,从产业内部结构来看,我国支付行业主体打破惯性思维,创建了直接服务于付款人和收款人的全新支付业务模式,迅速激活了产业创新动力和爆发式增长空间。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温信祥指出,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支付科技的发展,除了推动社会经济增长,满足人民群众需要以外,也在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上发挥了更大作用。特别是移动支付的普及,带动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餐饮外卖、共享出行、O2O等一大批新业态的产生,这些新业态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也改变了产业结构。在部分地区,这些新业态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本文图片来自互联网,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公众号编辑。)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