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具体从哪一天开始,身边再也没有带现金的人了,这其中也包括父母,以及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一辈。
如果说NFC支付打开了移动支付的天窗,那么“二维码支付”把整个移动支付大门给开的敞亮,让民众逐渐离开了纸币,把交易变成了纯粹数字的“增与减”。同时这种交易方式也让“新零售”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生意火爆的商家不再忙于找零钱,也不会出现算错账的现象。
相比于以前的传统消费方式,现在的移动支付可谓是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惊喜。
研究发现,过去一年里,中国智能手机支付总额达到178万亿人民币(约合25.1万亿美元),从路边摊消费到购车和医疗服务,移动支付都将继续增长。
移动支付与现金支付对消费的影响与消费者心理的关系也是有意思的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移动支付可促进中国家庭消费增长16%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10月11日,由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及蚂蚁金服集团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数字金融开放研究计划”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研究发现,移动支付有助于释放中低收入家庭消费潜力,促进中等收入家庭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数据显示,使用移动支付的家庭消费额增长16.01%,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比)降低1.65%。
生存型消费方面,使用移动支付后,食品、衣着类、居住类、生活用品及服务类消费分别增长26.82%、25.29%、20.49%、14.41%。
而发展型消费方面,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分别增长26.9%、29.55%、30.77%、47.63%。
从收入水平差异来看,移动支付对低、中、高收入组家庭分别促进消费增长22.81%、16.50%和6.04%,与此同时促进恩格尔系数降低1.16%、1.73%和0.70%。
由此可以看出,移动支付显著增加了家庭消费支出,降低了恩格尔系数,促进家庭消费多样性,是实现家庭消费升级的重要动力。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尹志超表示,研究表明,消费的总量在增加,消费的结构在变化,消费的多样性也在增加。由此得出三个最核心的结果,即移动支付促进了消费的多样化,改善了消费结构,推进消费升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张丽平认为,移动支付不是独立发挥作用,它使得电子商务、手机银行、社交网络和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创新更加便利,共同作用于消费的市场需求侧和供给侧。
值得一提的是,移动支付对农村地区的消费影响更大。研究数据显示,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得消费增长22.10%,城市地区为12.79%;在农村地区,移动支付使得恩格尔系数降低2.28%,城市地区为1.20%。相对于城市家庭,移动支付对农村家庭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
尹志超进一步指出,”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来移动支付对于偏远的农村,当然我们还无法说一定偏远,但是总体而言农村肯定比城市偏远得多,偏远的地方,物理距离很远的地方,移动支付对他们的改变更大,这是一个直观的结果,也进一步佐证了我们的发现,移动支付真正的作用是帮助我们交易成本比较高,物理距离比较远的那些家庭,对他们的作用可能更大,真正城市核心区域受到的影响还小一些。”
此外,研究还发现,便捷性、机会成本和信任,是移动支付影响消费的重要机制;移动支付对人力资本较低人群的消费支出和恩格尔系数影响更大。
中国人的移动支付习惯影响世界
现在的中国人已经把移动支付的习惯带到了海外。支付宝联合飞猪近日发布的2019国庆黄金周出境游报告显示:“十一”期间,国人出境游移动支付消费再创新高,人均支付接近2500元,同比去年增长14%,单笔消费金额同比增幅达11%。
有报道称,在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澳大利亚再次成为中国游客出境游热门目的地。今年许多赴澳中国游客不再提前兑换澳币现金或携带多币种信用卡,而是像在国内一样使用手机支付。
来自北京的游客孙女士这样说到,支付宝、微信支付在悉尼、墨尔本已经较为普及,这次出行她没有兑换任何澳币,整体来说支付还是很方便。
澳大利亚乐天免税店中国市场负责人张桐浩说,从“十一”黄金周开始,乐天免税店布里斯班机场店和墨尔本市中心店中国顾客数量明显增长。中国顾客基本上全部使用手机支付,享受便捷和优惠。
澳大利亚旅游局数据显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游客来源国,中国游客在澳年消费逾百亿澳元(1美元约合1.48澳元)。
为了赚到海外游客的钱,就连80%交易通过现金完成的日本也将发生深刻改变。调查显示,40%的外国访客不满意日本缺少无现金支付。支付技术信息网站paypay.me报道,日本政府担心支付方式落后妨碍奥运会商机,打算为鼓励商家接受无现金支付采取措施,给予接受无现金支付的商家津贴或免税额度,希望无现金支付的比例到2025年达到40%。
其实在我国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上,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我国的移动支付已经出现,但仅限于电信公司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或者通过短信互动完成交易,所实现的交易场景也仅限于话费缴纳等服务。
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和普及,我国与全球移动支付的发展历程相比,除了NFC技术开发方面的中国银联金融IC卡芯片和小米、华为等手机厂商的手机钱包之外,二维码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大力推广与使用,体现了大数据时代我国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创新,除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外,中国银联推出的云闪付也在丰富着我国的二维码扫码支付技术和渠道。
在我国的移动支付规模和发展程度方面,中国银联《2018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大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底,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达到了5.7亿。移动支付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相关的统计数据表明,2017年我国移动支付的二维码支付达到5000亿次,2018年更是达到7000亿次。
另外一家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2019年一季度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达到近47.7万亿元,环比增长0.96%。同时,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因支付风险而产生的资金损失比率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说明我国移动支付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
移动支付在我国的迅猛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一是不同的移动支付技术和相关渠道竞争激烈,带动了移动支付便捷与安全性迅速提升;
二是我国的移动支付场景建设不断深化,便捷的移动支付产品有效改善人们在各个场景的支付体验;
三是移动支付的市场环境正逐步净化,网络欺诈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四是移动支付的便捷性和安全性所带来的消费粘性和消费习惯的养成;
五是监管手段愈发灵活,监管机构在保证安全基础上对相关技术持更加开放的态度。
移动支付未来走向如何
别看移动支付在中国已经全面普及了,但是在国际上很多国家还是持观望或排斥态度,所以未来我国移动支付想要走出去也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与挑战:
第一,国际社会不同国家的消费习惯与能力。欧美国家是传统金融(相对数字金融)高度发达的地区,银行卡消费依然是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主流观念。以美国为例,银行卡仍然是美国消费者支付时无可争议的首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估计,由于美国公民银行卡高度普及,其国内电子商务消费的一半以上均是银行卡消费。其他相对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公民,移动支付往往受限于移动通讯的基础设施和手机普及率的问题。针对这些不同的消费习惯和能力问题,需要我国的移动支付企业耐心开拓,并协调相互支持或者错位竞争,与这些国家的相关机构开展合作。
第二,不同国家移动支付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责任分工亦不明确。不但不同国家对数字金融以及与之相关的移动支付技术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空白,而且也缺少相对统一协调的国际移动支付准则。对此,应该加强国内相关金融机构和这些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的开展对话交流机制,以更加开放和普惠的精神开拓国际市场。
第三,不同国家网络金融监管技术滞后和手机软件监管不到位。前者容易引起公共WiFi网络遭到恶意破坏和侵入,而造成个人信息被盗取的情况。后者容易存在下载过程当中被植入垃圾软件、木马程序等病毒软件,造成个人信息、银行卡账号密码泄露、恶性扣费等。这些问题的处理,根本上应该从移动支付技术手段与能力上下功夫,不断完善自身的技术漏洞来解决。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