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市选购物品交给营业员计费后,点击支付机器上的刷脸支付,仅需几秒钟的时间,80后的马女士便可以拿着物品离开了。“10年前,走哪儿都要带现金,去年可以不带钱了但手机不能少,现在我只需要带张脸就行了。”如今,成都不少商超都有刷脸支付,去年成都一蛋糕连锁店更是开启了“无感支付”,整个消费过程全靠“刷脸”完成。不过,遗憾的是这个项目仅存活了两个月左右,“还是有些技术方面的问题有待处理。”该店相关负责人告诉天府早报记者,“目前我们的门店都换上了普通的移动支付系统,可以刷二维码也可以刷脸,但相对来说刷二维码的人还是要多得多。”
记者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商超都一样,相较便捷的刷脸,大家更愿意刷码,那么刷脸支付究竟存在哪些问题,今后我们真的可以放心“靠脸吃饭”吗?
用户体验
10秒扫脸支付
方便快捷但使用率没有扫码高
艾媒咨询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达到166.1万亿元,预计2019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将达到7.33亿人。移动支付市场在经历了扫码支付的迅速发展之后,生物技术逐渐引入其中,比如刷脸支付。天府早报记者走访发现,在成都,很多的商铺都换下了以前的扫码枪,改而换之的是新型移动支付机器,市民可以选择出示支付二维码完成支付,也可以选择刷脸支付。
天府早报记者近日来到位于红星路二段的一家连锁超市,选择了几件物品后拿到收银台,营业员结算完毕后,记者点击支付机器上的刷脸支付,按照机器提醒,输入支付宝绑定手机后四位电话号码,出现一个圆圈,记者的脸刚出现在圆圈内的一瞬间,就显示识别成功并且支付成功,整个支付过程在十秒内。值得一提的是,价值30多元的物品还获得了支付模式给出的1.8元优惠减免。几分钟后,记者再次选取了一些物品前往收银台结账,同样点击刷脸支付,这一次无需再输入电话号码便直接完成了支付。
“刷脸支付确实很方便,在同一家店第二次刷脸买单就不用再输入电话号码了!”收银员告诉天府早报记者,“每天都还是有人用刷脸支付,但是比起二维码支付来说,人数还是要少很多。”
为何便捷却使用频率很低?“出门都要带手机嘛,买单的时候出示付款二维码也挺方便的,我也听说过人脸支付,但是感觉好不安全哦,脸又不能取下来放到包包里面,感觉就是个行走的密码啊,随时担心被人刷了去!”在70后的王先生看来,“手机有开机密码,打开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二维码的时候还有一道密码锁,然后进行扫码,我感觉要安全很多。”
商家尝试
连锁店无感支付
系统用了大约2个月后被更换
虽然大众的接受度还不算高,但其实对于新型刷脸支付的尝试,不少商家一直在努力。2018年8月,一蛋糕连锁店在成都推出了“西南首家烘培无感支付智慧门店”,门店优化了整个消费体验,消费者只需要通过一个APP,扫码完成人脸识别,进店选购商品后,将托盘摆放在结算台,系统会自动识别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确认金额后,只需刷脸便能自动扣款,真正实现“靠脸”吃饭。数据显示,整个结算流程从原先约30-40秒缩短至平均4秒,大大缩短了消费者的排队时间。
“对于烘焙店而言,排队是制约营业额增长的瓶颈,很多消费者因排队太久而放弃购买。但改造后,通过无感支付技术,收银台只需要缩减至1人,帮助顾客打包,大大缩短收银时间,释放出的店员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导购、试吃等提升体验的服务。”该连锁店创始人在智慧门店开业之初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道。
APP项目负责人也介绍说:“通过APP大数据还对智慧门店的商品结构进行优化,从近300款商品缩减至140款。我们希望通过改造降低现烤间的运营成本,同时打造属于门店的爆款商品,强化消费者和品牌间的黏性。”
一位消费者也表示:“整个购物流程非常方便,从进店选购到离开店铺,只需要手机扫码授权一次后,便不再需要其他任何操作,拿了就能走,这对于早上赶时间上班买早餐来说,节约了很多时间。”
然而,近日天府早报记者来到这家智慧门店发现,该系统已经被商超普通的移动支付机器取代了,“这个系统大约用了2个月就被更换了,还有一些技术问题、功能性的问题需要解决。”连锁店的相关负责人肖女士透露说,“目前我们使用的移动支付机器,成都很多商超都在用,也可以刷脸支付。”同时她也坦言,“刷脸支付的人相较刷码支付的人还是要少很多。”肖女士分析说,“新型的移动支付是未来市场的趋势,这也是我们去年引进智慧门店的原因,但是刷脸支付这种新型的支付模式还需要市场更多时间的验证,消费者完全接受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安全隐患
担心信息被泄露
呼吁监管部门出台法律法规
刷脸支付,仅需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支付,还免去了因为手机没电或者没有手机信号而带来的无法扫码支付的麻烦。因此,各大企业已经开始逐步应用刷脸支付,支付宝开发“蜻蜓”,微信开发“微信青蛙”,均在逐渐布局刷脸支付市场,同时也都采用补贴策略,帮助商家建立硬件设施,培养消费者的刷脸支付习惯。然而,对于消费者而言,接受刷脸支付却还需要一些勇气。
“我家门口的小卖铺也安装了这种可以刷脸的移动支付机器。”家住成华区建材路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大约两个月前,我去买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个小伙子刷脸支付,觉得很有趣便打算试试。”此前并未在支付平台进行脸部识别验证的她也首次进行了脸部验证,“当时就是想试试,后来才发现第二次在这里购物如果选择刷脸支付,就无需再进行任何验证,只刷脸就可以了。”刘女士有些担忧地说,“这毕竟还是一个新兴事物,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我刷了脸就会被采集面部信息,这些面部信息数据会不会被泄露出去?泄露出去会有什么后果?”她有些哭笑不得地说,“我最担心的是,别人能不能拿着我的照片去刷?财产安全感觉太没有保障了。”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针对刷脸支付,监管部门应该与时俱进,尽快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加强监管,“监管者应当尽快出台相关的生物特征有关的信息采集的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关于(消费者)所处的位置、活动轨迹、浏览的习惯等等,都应当纳入法制的监管轨道上来。”
记者了解到,相关监管部门也正在努力,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就提到,“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
此外,许多其他生物科技也在逐步探索进入支付领域,包括声纹、眼纹、掌纹等。尤其是声纹技术,据相关专家介绍,该技术由于采集设备的硬件成本低廉(普通麦克风即可)、伪造难度高,很可能成为继指纹、人脸之后,最快在金融支付产品中得到实际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
天府早报记者 冯浕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