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年4月底,央行宣布将于2019年8月30日起发行2019年版第五套人民币50元、20元、10元、1元纸币和1元、5角、1角硬币。消息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不少人表示,在电子支付期间,纸币和硬币已经徐徐退出人们的生活,今天我们还需要现金吗?
近年来,随着刷卡支付、手机支付乃至刷脸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的快速发展,现金交易数量和金额都在降落。进入2017年,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商将“无现金”概念炒得火热,“无现金社会”“无现金日”等说法一时充斥网络,一些拒收现金的案例频现报端。电子支付本是件好事,但也不能因此否定现金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现金在今天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这首先是由其法定地位决定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人民币管理条例》,人民币现金(包罗纸币和硬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任何单元和个人都不得拒绝使用,否则就是违法行为。在各类支付场景中,现金的使用范围最广,不管使用者是谁,有没有开通电子支付,也不管支付对象是谁,任何人都不必担心无法用现金交易。现金表现国家信用,是交易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要对拒收现金的行为果断说不。尽管移动支付有其优势,但从应用场景普适性来看,还是现金最强。
其次,从中国国情出发,对于特定人群,在特定交易场景,现金具有紧张意义。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发展水平不平衡,电子支付覆盖存在盲区和死角。现金在一些偏远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交易市场中具有基础性地位,不容动摇,“无现金社会”并未全面到来。即使在一些长期推行电子支付的发达国家,现金也依然存在。从使用者角度说,一些中老年人用起手机支付来感到困难,有的没有智能手机,不具备使用条件;有的以为电子支付不像现金一样看得见摸得着,以为不安全;有的以为用起来麻烦,还得麻烦子女引导。对他们来说,现金依然非常紧张。别的,遇到手机没电、忘带手机、停电等情况时,现金交易的可靠性就凸显出来了。
除了交易功能外,现金还凝结着一个国家的汗青和文化,是国家的名片和国家形象展示的平台,具有无可替代的象征意义。各国货币千差万别,有的上面印有开国领袖或为国家作出紧张贡献的人物画像,有的印有当地物产与天然风光,有的印有本国人民的画像,不一而足。由此可见,现金在具有交易功能的同时,也是该国人文汗青、天然地理乃至国家政治的生动呈现,这也是很多游客到国外观光喜欢收集当地货币留作纪念的原因。
总而言之,不同支付方式有其不同的功能定位和使用场景,不可厚此薄彼,向现金举红牌,说“OUT”。中国已经形成现金、银行卡、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并存的多样化支付工具体系,多元支付的和谐发展将是将来交易市场的主导趋势。(张鹏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7月27日 第 08 版)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