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2月1日,《2020移动支付安全大观察报告》出炉,这是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及支付机构连续第十四年跟踪观察中国消费者移动支付安全行为。通过了解金融消费者支付安全现状、评估消费者移动支付风险识别与处置能力,与公众共同探索2020年移动支付范畴的新趋势、新变化及新风险,为金融消费者提供多维度安全指引的同时,为推动产业机构持续改进支付产品体验、提升支付安全步伐与普及金融安全教育提供数据决策依据。
观察报告显示,2020年移动支付呈现三大新特点:一是各大都会、中小都会步入数字支付时代,移动支付加快与公众数字生活对接,受益人数占比力2019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六成受访的金融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频次及金额较去年均有提升。二是疫情防控加速线上便民支付场景建设,生鲜电商、网络直播、医疗支付等更多消费场景方便百姓日常生活;三是移动支付付款账户首选使用网贷资金的群体值得关注,人数占比上升明显。主要表现在“三低”群体,即低龄、低收入、低线都会。
移动支付频率稳步增长 “无打仗支付”上风广受认可
数据显示,98%的受访者将移动支付视为其最常用的支付方式,较去年提升了5个百分点。此中,二维码支付用户占比达85%,相较2019年增长了6个百分点。每日三付是2020年移动支付的平均程度,支付频次凌驾3次的比例较19年大幅提升11%,凌驾5次的比例占总人群的四分之一。95后是高频支付的主力军,特别是95后的男性,平均达到了每日四付的支付频次。公众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日趋肯定,观察结果显示,98%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是安全的。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向无打仗支付时代迈进的脚步突然加快,而移动支付凭借“无打仗、更卫生”的上风成为民众选择支付方式的一大驱动力。
线上支付场景加速渗透,便民生态持续完善
疫情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更多线下支付的场景向网络直播、医疗支付等更多消费场景的迁移、延伸。数据显示,30%的受访者会常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女性比男性高出7个百分点,且年龄越轻越喜爱这种模式,接近4成的学生受访者表示会常常使用网络直播购物。新兴的线上支付平台与线下,小摊贩、菜场、水果店等小型实体商店等有机融合,在疫情期间受到居民青睐,成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移动支付安全性受认可 风险行为仍需关注
消费者对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日趋肯定,加上移动支付的普遍性日益增长,人们对于使用移动支付也越加放心。据观察结果显示,98%的受访者认为移动支付是安全的。但公众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仍待进一步提升。观察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其安全防范步伐相对薄弱,特别是高龄与低收入群体使用的支付验证方式种类单一、不安全移动支付行为偏多,如“所有支付密码都相同”和“连接公共Wifi的状态下支付”的风险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同时,报告显示用户对风险的认知更多放在支付交易验证环节,约七成人群会在转账时核验收款人信息,凌驾六成人群会关注每一笔交易的提示,但是其他安全操作关注不足,如设置复杂交易密码、设置每笔交易上限、细致阅读交易环节的安全提示等有用步伐的用户占比仅不足四成。
“网诈”损失整体下降 新型诈骗更需警惕
数据显示,今年仅8%的受访者遭遇了在网络诈骗中经济受损的状况。相较2019年镌汰了4个百分点。但诈骗无孔不入,有四分之三的民众均表示收到过诈骗信息,此中八成来自短信渠道。同时,不法分子对不同人群实行精准诈骗行为值得公众重点防范,例如:未婚女性,尤其是90后、00后群体遭遇较多购物类诈骗,主要表现为假造优惠、客服退款、虚假网店等方式。新一线都会人群、80后、90后的未婚男性,职业以企业主、网店微商店主则遭遇较多钓鱼、木马病毒类诈骗与二维码代收款、刷单、处理交通违章、高额透支、假造险情类骗局。公司职员、企业主、以及老年人更多遭遇仿冒公检法等身份类诈骗威胁。二、三线都会受访人群则遭遇较多外交软件中发布的活动类诈骗与缴费等日常生活类诈骗。
参与过网络赌博的群体中近六成遭受诈骗且损失金额凌驾2500元。未婚男性、大专及以下、服务业人员、企业主、私营业主/个体户等更容易陷入网络赌博诈骗。同时,参与“跑分”的群体中,近五成人群亦有损失发生,人均损失金额凌驾1000元。
封面消息记者冉志敏
【假如您有消息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