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旭田 北京报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骏指出,十九大提出来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改变了过去提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说法。
1月12日下午,第十届中国经济前瞻论坛国企改革分论坛在京举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马骏在演讲中指出,十九大提出来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这改变了过去提的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说法。
理论上讲,国有企业都有生命周期,并非所有国企都一定要做强做优做大。实践中,政府管企业的做法也弊端频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说法并不准确,中国已不再提。中国将从管资本入手,加强监管改革,在资本层面通过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战略重组等手段实现做强做优做大。
马骏表示,十九大提出的要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论述,它改变了过去提的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说法。
“我们不再提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为什么不提呢?并不是说这句话错了,而是它不准确。因为所有的企业都要做强做优做大。另外,到具体企业层面,所有企业都有生命周期,是有风险的。有的企业因为生命周期和风险的原因,或者因为经营的原因可能需要退出、需要关闭或者收缩,并不是所有的国有企业都一定要做强做优做大。所以,从全局的角度来看,讲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更加准确。”
他表示,在过去的实践中,政府管企业的做法的弊端已经充分显露出来。政府管企业是行不通的,因为政府管企业就会把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延伸到国有企业上去。但是政府的管理体制和企业的管理体制是有本质差别的,政府的目标是维持秩序,企业的目标是创新和破坏旧秩序;政府是法无授权不可行,企业是法无禁止皆可为。
“这两类体制可以说是截然相反的,这两类组织组织结构、薪酬体制都有差异,实践表明政府管企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
此外,马骏表示,现实当中政府管企业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说行政化的管理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活力;行政化的程序非常缓慢,容易导致企业错失商机;还有近来引发广泛讨论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之间的竞争问题。
马骏强调,国家是依靠资本而不是依靠企业来发挥国有经济的作用的。管资本为主的这条路实际上跟市场经济是相通的,这条路能走得通,实践也会证明这是一条光明大道。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从管企业走向管资本,可以解决过去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种种矛盾。
首先,通过两权分离,可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机制,其关键在于企业成为了真正的市场主体。
其次,这也有利于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我们经常讲国有经济要保值增值,但是管企业却实现不了保值增值的了,为什么?因为如果资本固定在企业里面,不管是技术的原因,还是产业的原因、文化的原因、生命周期的原因,国有企业都可能出现商业风险,一旦生命周期结束后者经营失败,我们的国有资产不就流失了吗?”
马骏指出,在实践中,没有永远的企业。企业在经营中被淘汰、被颠覆是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常态,犹如新细胞替代旧细胞一样,保持了经济的活力。这需要国有资本能够不断地调整,从回报率低的、弱势的、没有潜力的领域,调整到回报率高的、有潜力的领域,才能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第三,国有资本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灵活的配置,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
改革开放初期,国有资本根据当时基础设施发展落后的现状,集中投资这些领域,支撑了现在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而现在中国新的矛盾在于社会发展问题、环境问题、创新问题,在后面这些领域,需要国有资本来发挥作用,通过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来服务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
此外,从管企业走向管资本可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过去之所以大家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经济存在不公平竞争,就是因为国有企业的国有标签带来的作用或者副作用。
“比如说企业贷款,贷给国有企业跟贷跟民营企业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关心的问题也不一样。银行愿意贷给国有企业,是因为背后有国家的信用支持。如果以管资本为主,让资本流动起来就有利于削弱这种标签。银行在贷款时就不会再过度关注国企也民企的差别,由于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将来企业之间就能够形成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马骏指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涉及到资本总量的做大问题、资本回报问题、增加潜力问题以及结构调整等问题。这一方面需要监管制度改革,另一方面需要通过优化布局、结构调整、战略重组等手段实现做强做优做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