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换脸新奇却可能泄露个人信息,移动支付便捷却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洗钱”……互联网技术发展在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引发新的网络风险。近日,在互联网安全与刑事法制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表示,面对网络新风险,需要行业自律与司法实践相结合加以遏制。
互联网安全与刑事法制高峰论坛
非法支付结算呈五大特征和趋势
已成洗钱犯罪“帮凶”
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移动支付,为整个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此同时,一些网络黑灰产也尝试利用移动支付进行非法支付结算,进而达到“洗钱”目的。
腾讯公司安全管理部总监黄凯表示,非法支付结算呈现五大特征和趋势:恶意注册账号仍然是源头;虚拟商品交易成为主要渠道;非法支付渠道向普通个人账号转移的趋势明显;商户支付接口被聚合支付平台违法挪用情形增多;电商、通信运营商等大型可信商户成为对抗新焦点等。
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致辞
其中,“非法支付渠道向普通个人账号转移”尤为值得警惕。据黄凯介绍,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得公民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码等信息,进行批量化账号注册,加上模拟正常帐号的社交、流水形态进行“养号”。这种行为可以将非法资金往来隐藏于正常的用户收付款行为中,难以被风控模型识别。
AI换脸触及色情
并对个人信息、资金安全造成威胁
此前,AI换脸软件“ZAO”号称仅需一张正脸照,就可“换脸”成为任何视频的主角。这款软件一时间吸引无数用户,但其对于个人信息的采集也被公众质疑是否安全、合法。
正义网见习记者在论坛主办方搭建的“黑产实验室”现场体验AI换脸
记者从论坛主办方搭建的“黑产实验室”了解到,早在2017年,一个名为“deepfakes”的外国网友就使用AI技术将《神奇女侠》的扮演者盖尔·加朵的脸,换到了色情影片女主角身上。
另有研究表明,今年一年间AI换脸视频数量翻了一倍,96%都与色情内容有关。除此之外,AI换脸技术还会给个人资金安全带来新的风险。
腾讯公司标准管理中心金融标准负责人蒋增增介绍,在金融领域的一些安防场景、网点的柜面都有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线上银行的远程开户,P2P借贷也有人脸核身的功能……这些刷脸支付的方式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个人信息被盗用进而影响资金安全的隐患。
遏制网络新风险
需行业自律与司法实践相结合
无论是AI换脸泄露个人隐私,还是非法支付结算为平台监管造成困扰,都是互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网络新风险的防控治理,腾讯安全管理部资深技术专家石追认为,“无法通过App治理毕其功于一役”。
石追表示,数据安全风险源复杂且动态,需要App开发者、应用分发商、操作系统、终端厂商、SDK和API等多环节多场景多主体共力协同,行业自律与司法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成效。
今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正式开始施行。《解释》对《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网络犯罪罪名作出了进一步明确。
对此,相关司法人员在论坛上表示,《解释》注重与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相衔接,通过刑事司法倒逼加强行政监管。腾讯安全管理部副总监门美子用《解释》对网络黑产供给链中典型行为的“主观明知”进行了论证,她认为“提供专门用于违法犯罪的程序工具或技术支持帮助的”情形,譬如“接码平台”等,不必查明下游的具体事实,可直接认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进行处理。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