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产业将迎大发展,央行金融科技三年规划重点在这里
近日,央行向外部发布《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银发〔2019〕209号,以下简称“发展规划”),从各个方面确定了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大方向。https://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ZyYvJaEjsXC3v而关于支付,发展规划也确定了较为详细的内容,甚至会影响到当下支付格局,先来看原文重点:
(十四)加大科技赋能支付服务力度。
利用人工智能、支付标记化、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移动支付技术架构体系,实现账户统一标记、手机客户端软件(APP)规范接口、交易集中路由。
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研究制定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标准,统一条码支付编码规则、构建条码支付互联互通技术体系,打通条码支付服务壁垒,实现不同APP和商户条码标识互认互扫。
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借助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利用专用口令、“无感”活体检测等实现交易验证,突破1:N人脸辨识支付应用性能瓶颈,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实现支付工具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这一段从移动支付技术构架体系、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人脸等三个维度,确定了未来发展方向。
移动支付技术构架体系的改变,主要是“实现账户统一标记、手机客户端软件(APP)规范接口、交易集中路由”,这将极大的利于移动支付产业的统一与发展。此外,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与人脸成为了关注焦点。
条码互联互通要来,移动支付进入便捷新时代
从官方层面来看,扫码互联互通是央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清华金融评论》5月刊上首次被提出。文章称央行正在通过新兴金融科技手段积极推动条码支付互联互通、互认互扫。而今央行发布金融科技三年规划,可谓是实锤了,此外也更加详细说明了互联互通与互认互扫的规划内容。
未来,任何一个应用推出,只要遵循条码支付互联互通规范,就可以享受二维码支付的线下红利,无需重新铺场景。如此以来,移动支付将迎来新的百花齐放时代,同时基于共同的场景,移动支付产业会向如何提供更加优质的增值服务发展,支付仅仅是一个开始。
对于C端消费者来说,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可以更加便利,无需考虑APP的选择。
对于B端商户,条码支付的互联互通可以让收银台减负,只需要一个码,即可支持多个支付应用收款。
对于提供扫码支付的服务者来说,比如银行、互联网机构,可以降低发展移动支付的线下成本,使其能够投入更大的人力与物力到优化服务质量当中去。
人脸支付的认可与规范
人脸支付是2019年支付行业的一大热点,从巨头到收单外包机构,无不为新兴的支付方式而狂热。
而今,央行的金融科技三年规划中,重点提及了人脸支付,可见央行对该技术的认可。同时,也在规范这一市场,其中不乏一些技术细节。
“探索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借助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
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困扰人脸支付发展的重要因素。近期,李伟也刊文表示,冷静看待生物识别技术,对于人脸支付则提出了线上与线下不同方式监管,强调通过TEE、SE等安全技术来确保相关信息安全。未来,人脸支付的安全性问题将是监管的重点方向。
“利用专用口令、“无感”活体检测等实现交易验证”,意味者不仅仅从后端技术上保障人脸支付安全,还将在前端消费者的角度,进一步提升其安全性。
“突破1:N人脸辨识支付应用性能瓶颈”,1:N的技术瓶颈是信息传递的效率要求很高,5G时代到来或能够解决。
“由持牌金融机构构建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实现支付工具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这意味着“正规军”金融机构的加入,进一步确保市场的稳定性。此外,以人脸特征为路由标识的转接清算模式,也给支付产业带来新的想象空间。
总的来说,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将在各个方面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开启了新的移动支付便民时代。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转发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