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到POS 发表于 2020-1-9 06:47:08

万亿备付金获付息,2020年第三方支付或将触底反弹?

http://p3.pstatp.com/large/pgc-image/RjFhruc3lxufOt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备付金政策又迎来新动向,从不计息改成三年内央行按0.35%计息,但其中10%要用作行业保障基金,而这将给支付机构带来超过51亿的利息。这对于中小机构来说,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使其能继续生存发展下去。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此次付息加上此前一系列政策的实施,2020年第三方支付行业或将触底反弹。
1月8日消息,据上证报报道,为进一步完善备付金集中存管政策,人民银行已决定将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备付金以0.35%的年利率按季结息,并从中计提10%作为非银行支付行业保障基金。这一政策的实施时间为2019年8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实施时间暂定三年,后续将根据评估情况调整。
按照央行资产负债表相关科目,截至2019年11月末,我国支付机构交存至央行的客户备付金规模已达到1.478万亿。如果按年化0.35%计息,将产生51.76亿元的利息。刨除其中10%的非银支付行业保障基金后,返还给支付机构的也有约47亿元利息。
对于支付机构来说,其存放在央行的备付金利息收入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支付机构的现金流压力,这是一个大利好。此外,有分析称对于部分中小支付机构来说,备付金利息在利润中占比很大。一些中小机构转型过程也面临盈利压力,备付金付息有助于丰富盈利来源,改善支付机构长效经营能力。
在2017年以前,线上不断增长的电商交易、发展如火如荼的互联网金融,线下横扫国内的条码支付,让一批第三方支付机构“躺赚”的备付金利息。2017年开启了第三方支付的强监管之年,对备付金管理进行整治,上调备付金交存比例至50%,这意味着支付机构“吃利差、躺着赚钱”的日子结束了。
2019年初第三方支付机构全面实现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到央行,且宣布对这部分资金不计利息。支付机构以往依赖备付金利差“躺着挣钱”的盈利模式真正终结。如今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备付金政策又迎来新动向,从不计息改成三年内央行按0.35%计息,但其中10%要用作行业保障基金。
从整个支付行业来说,重启付息不仅给给了中小支付机构喘气的机会,也能使得行业公平性得到提升,激发市场活力,使得支付行业在经历2019年冰点之后触底回升。
//
客户备付金的由来
//
支付机构备付金,简单来讲相当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客户存放资金在支付平台,平台会准备一定比例的备付金,用于客户支付、取现。其余的钱,平台会做其他用途。
比如,小王在淘宝上买了一双价值500元的球鞋,但付款后这笔钱不会马上打到商家账户,而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暂为保管。在确认收货后,这笔钱才会入商家的口袋,中间约有3-30天的时间差,这笔代存在支付宝上的钱就是“客户备付金”。
这种形式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同时,不少支付机构利用备付金“吃利息”,并成为重要收入来源。
//
备付金监管的演进
//
在不断增长的电商交易下,第三方支付机构日渐壮大,客户备付金规模也增长迅猛。由于当时这部分资金均掌握在支付机构自己手中,并未交存给央行,发生了支付机构挪用,占用客户备用金的事件,这也终于引起了监管的注意。
而备付金监管演进的历史,是从集中交存,到重启付息的过程。在2017年1月13日,央行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称,自2017年4月17日起,支付机构应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为20%左右,最终将实现全部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2017年12月底,央行要求2018年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将由现行的20%左右提高至50%左右。2018年6月29日,央行发布的《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简称 “114号文”)显示,决定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逐步提高至100%,即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来说,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具有时间差,备付金会产生巨大的资金沉淀,这部分资金沉淀的利息收入是不少支付机构的一大收入来源。而随着备付金账户的100%集中存款,第三方支付赚利差的时代结束。
数据显示,2017年之前,支付机构备付金收入占总收入比例高达11.26%,2018年则下降至5.4%。而2019年1月14日全部上缴后,支付机构的备付金收入占比为零。
//
备付金计息,中小支付机构的及时雨
//
除了备付金集中交存,过去5年,随着96费改、断直连等一系列严监管政策出台,第三方支付机构通道成本增加,账户和备付金管理权丧失,周边业务被削减从而导致利润空间被逐渐压缩。近期出台的规范代收新政,更是将第三方支付行业降至冰点。支付行业自身所涉及的监管叠加关联行业的监管,让支付机构一方面损失了备付金利息收入,另一方面丧失了来自于其他行业的收入。
而当前,支付行业已进入存量发展时代,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在严监管大环境下,面临业务规模、利润的收缩,一些中小支付机构经营压力骤增。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支付机构选择转型B端,有的选择被并购,期望依靠大股东背景来发展壮大,这其中也包括被外资收购。如2019年12月19日,PayPal(PYPL.US)完成对国付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70%股权的收购。2019年10月,德国支付服务商Wirecard控股商银信股权。
而此次备付金计息的通知,对于中小机构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首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支付机构的生存压力。不过,目前全行业备付金总额约在1.17万亿元左右,而支付宝和微信占据了约9成的市场份额。目前,除去支付宝、微信,按照央行付息年化0.35%算,剩余机构共同瓜分5.25亿利润。
//
支付行业格局改善
//
想要从事第三方支付业务,就必须得有支付牌照,但想获取支付牌照并不简单。尤其是2014年底,牌照审批基本停止后,想要获取牌照无疑得通过股权收购的形式。值得注意,未来支付牌照的放开不无可能,而这或将影响支付行业的格局。
基于智能终端的爆发,第三方支付机构乘着移动支付红利迅速发展,从2015年起综合交易规模屡创新高。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中国第三方支付综合支付交易规模2015年为52.3万亿,2016年107.3万亿,2017年154.9万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388.6万亿。
而数据显示,从2016年起,移动支付交易规模超过互联网支付、银行卡收单,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结构。而纵观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以微信支付宝为代表的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占比不断提升,并成为主流。在移动支付市场竞争格局中,微信借社交、红包营销等手段占据一方,支付宝依靠电商、金融等生态占据另一方。庞大用户体量的加持,两强格局很难被撼动。数据显示,支付宝、财付通共占据了2019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90%市场份额。
对于重启付息,有分析称,ToC端支付机构由于备付金沉淀比例更高、结算周期更长,更受益于付息重启。即腾讯、支付宝等龙头收益更大。
经过了近3年的强监管和整治,中小支付机构面临的经营困境,使很多人产生了“变现离场”的想法,但卖牌照的市场却不如从前。支付牌照或可能放开,这意味着买牌照不再成为唯一获取方式,支付行业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
反弹或将到来?
//
从中国移动支付发展脉络来看,2019是异常寒冷的一年,而2020年或是触底反弹的一年。
结合备付金发放利息的重大利好,支付机构将更愿意发展自己的账户体系。因为可以在备付金利息基础上,保证大家不去触犯红线,更多精力放在行业解决方案的创新上。
此前的备付金全部托管,推动了行业的洗牌,同时遏制了一些违规的暗箱操作。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在通道、资金、数据方面的监管已趋于完善后,重启付息不仅给了中小支付机构喘气的机会,也有利于行业公平性的提升,规范支付市场,进一步减少兑付风险。未来随着刷脸支付等新支付革命的到来,解锁更多的行业红利,或能实现支付行业的触底反弹。
http://p9.pstatp.com/large/pgc-image/ReY8Cye9YJPvxp
免责声明: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站长,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亿备付金获付息,2020年第三方支付或将触底反弹?